2022年高考在即,按照教育部的统一安排,今年河南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近日,郑州、开封、新乡等多地发布通知,提醒考生们须于5月24日前返回考点所在地。目前多地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有不少考生关注,如果乘坐火车返回考点所在地,进出车站时都需要遵循哪些防疫规定?
5月10日,郑州发布88号通告,自5月11日零时起,调整主城区疫情防控措施,其中对全市交通站点、卡口查验措施进行了调整。不少人关注,郑州东站、郑州机场等重要交通站点,目前离郑、入郑的政策是什么样的呢?跟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4月26日,郑州市出租汽车客运服务中心对此事进行了回应,称针对近日巡游出租车驾驶员提出“自负车载运营设备电费不合理”的情况,已要求设备负责方尽快联合巡游车协会、企业、驾驶员共同协商,制定出具体电费补贴方案,经核算后于统一发放。
“我家是外地的,在郑州上高中,上周回家过周末,这返校回来后行程码变黄码了,我家不是中高风险地区,为啥码会变黄?”
大象新闻记者 邱延波 4月19日,郑州市闫垌幼儿园向大象新闻求助,称幼儿园门前的三棵泡桐树因根部腐烂随时可能倒下,这棵树处在闫垌幼儿园和闫垌小学的孩子们上学的必经路上,万一哪天倒下很可能砸着孩子。幼儿园担心出意外,希望能把这棵树伐掉,消除
经济适用房(以下简称经适房),这个已经退出郑州历史舞台的名词,随着郑州华瑞紫荆西园业主对交房时间的追问,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1995年,郑州成为全国经适房试点城市,2013年,郑州市不再受理新的经适房申请。郑州市保障房实行“三房合一”新模式,即把符合保障条件的廉租房、经适房与公租房对象统一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停止经适房和廉租房的市场供应。郑州市民张先生有幸成为最后一批经适房申请者。
“原来买房的时候,说是小区自带的私人会所,只对业主开放。现在却承包给别人,对外营业,不仅带来隐患,还拉低了档次。关键是现在的承包者,老板还是老赖,被法院限制高消费。这样的健身会所,我们宁愿关闭。”近日,郑州海棠公馆的业主们正遭遇烦心事,小区内数百名业主签名,要求关闭对外营业的健身会所。
“过年都没回家,清明能回家吗?”“今年清明能出去旅游吗?”清明是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外出踏青游玩和聚会的高峰期。距离清明节假期越来越近了,这个清明小长假,你想好了怎么过吗?近日,大象新闻·大象热线接到不少网友询问,今年清明节还能出行吗?当前,全国疫情多点散发,不少地区升级了防控措施,3月29日,记者对出行相关政策进行了采访,一些重要防疫信息必须了解。
近日,不少郑州市民通过大象新闻·大象热线反映,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清明节祭扫是否会受影响?大象新闻记者前往郑州荥阳邙山生态陵园和位于新郑龙湖镇的河南福寿园进行打探。
“朋友让我担保贷款10万元,到银行一查竟然是300万,而且贷款人变成了一个我不认识的人!”近日,平顶山舞钢市民李女士向大象新闻记者投诉称,2018年她给朋友担保贷款,2021年因买房查征信时发现自己成了“黑户”,同时发现当年担保的贷款金额竟然翻了30倍,贷款人自己还不认识。
近日,柘城县部分学生家长向大象新闻反映称,据一家名为容湖壹号的楼盘公开宣传,柘城县实验小学分校已承诺,凡容湖壹号业主的子女可有优先入学资格。家长们说,按要求属于招生片区的适龄子女都可以正常入学,公办学校作出这样的承诺违背了义务教育招生政策。
12岁男孩沐沐(化名)用奶奶手机下载注册玩游戏,并轻松充值近万元,男孩不知道的是,这一万元对这个家庭究竟意味着什么?面对家中伤心无助的两位老人,沐沐的姑姑给大象新闻打来了求助电话。
河南德信行大药房相关负责人左钰甫表示,他们集团(华润医疗器械)率先与华大基因签订了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目前市民可选择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预约购买。不过现货到郑州的时间也不确定,预计是两周内。
近日,不少郑州市民向大象新闻记者反映,家门口的“上海银色·美之家”美发店突然闭店了,手上的储值卡无处可用,余额也无法退款。
记者观察发现,在未来路与金水路交叉口旁,有一个人行天桥,但与桥下横穿马路的行人相对比,桥上却行人寥寥,而使用人行天桥的多是年轻人。
“新冠疫苗要打第四针了?”近日,河南将开展新冠肺炎疫苗序贯加强免疫的消息公布后,很多市民疑问,序贯加强免疫意味着要再打第四针?刚打过加强针还用打吗?怎么选择?2月21日,大象新闻记者专访河南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主任医师张明瑜解答。
2月14日,有网友发帖表示:“郑州某连锁烩面馆涨价,吃不起啦!记得之前是8块钱一大碗,现在要25元……3个人要了两大一小的烩面和一盘素凉菜,结果花了92元。